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矿产资源双循环中的关键一环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十分艰巨,对矿产资源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的需求将是刚性的。为此,必须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01 矿产资源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物质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矿业必然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里既有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增储上产,也有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促进的联动效应。这是打造矿产资源重要物质基础的根本要求。
02 双循环中的矿产资源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发展利用总态势是“两头在外”。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清在《矿产资源双循环与国际合作》一文中提出,我国矿产资源发展利用总体上已经形成了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他认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矿业的资源和市场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逐步向国际大循环占据更大经济总量的态势转变。
我国是第一制造业大国。自2009年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矿物原料以满足国内制造业的需求。2021年,我国43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36种消费量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国主要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90%以上是进口,铁矿石、铜精矿、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铝土矿对外依存度超过50%。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在2022年矿产资源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战略性矿产中,有21种依赖进口,其中12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70%。
我国是第一工业制成品出口国。我国每年消耗大量矿物,最终形成矿物原料制品,并大量出口国外。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甲斌等在《我国矿产品供给形势分析——基于2021年基本态势》一文中提出,我国大多数矿产品冶炼加工产能占到全球的50%~75%。为充分利用产能,部分进口矿产品经冶炼加工成初级产品后直接出口。例如,2021年共出口普通钢材6690万吨,约消耗了国内40%的铁矿石产量。
我国大宗矿产需求将高位趋稳。干勇预测,未来十年,我国大宗矿产需求仍将保持高位。“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需求进入平台期,相应铁矿石需求将高位趋稳。未来十年将保持在每年10亿吨以上,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大铁精矿消费国地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这表明,我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决不能削弱,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的支撑地位不会改变,预示着大宗矿产将具有稳定的需求。
03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矿产资源双循环中的关键一环
(一)紧缺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持续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紧缺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从未停止过。
1949-1957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全面开展油气资源战略侦察并开始战略东移,同时广泛开展地质找矿勘查,这些无不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到1957年末,共有74种矿产有了探明储量。
1958-1965年
大庆油田的发现,攀枝花铁矿大幅扩大规模,铀、金、稀土探明了更多储量,还进行了试图解决铬铁矿问题的大会战。
1966-1976年
油气勘查在四川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苏北地区、藏北地区都取得了新突破,在南黄海、南海、珠江口等海域均有重要发现,发现西藏玉龙铜矿、山东焦家金矿,开展江西德兴铜矿会战,磷矿实现自给。
1977-2000年
以新领域、新地区、新类型、新深度为目标的第二轮油气普查勘查获得重大发现;开展了大规模富铁矿会战。46种矿产探明储量超过了前29年探明储量的总和。
2011-2020年
实施了第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共发现17个亿吨级大油田和21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新形成32处非油气矿产资源基地,形成了东西并重、油气并重、陆海并举的勘查开发新格局。
(二)“找”与“突破”的基本要求
在这里,“找”是指找到,要找到更多的紧缺战略性矿产,以应对一旦国际形势出现变化可能给经济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带来的影响,保障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突破”是地质意义上的突破,要求是分类施策。例如,在区域规划上,油气资源要“稳定东部、强化中部、加快西部、拓展海域”;固体矿产在东部要攻深找盲、稳定资源供应,在西部要重点突破、新增资源基地。在矿种选择上,要着重加大油气、铁、铜、铝、锂、钴、镍等紧缺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力度,加大氦气、铟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紧缺战略性矿产要以重要含油气盆地和重点成矿区带为重点,按基础调查区、重点调查区、重点勘查区、重要矿山深部这“四区”实施分类勘查找矿。
总的来说,希望在新区位、新层位、新类型、新矿种、新深度上有所“突破”。“找”与“突破”的核心是增储。
(三)关于“饭碗”的讨论
把“饭碗”的概念引入到地质找矿中,并提出把能源矿产资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充分反映了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这里,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饭碗”里的粮食,粮食的来源、来源的比例、“端牢”的标准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是大家所关心的,是努力端牢的方向,更是能源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的底线。
能源矿产资源这个“工业的粮食”,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自己独特的禀赋。“找矿突破”可得到的是增储,是数字,把它“上产”取出来变成“粮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此“饭碗”非彼“饭碗”。对这个“饭碗”更多的应该是定性的描述。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提出,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就破了“警戒线”,给出了这个“饭碗”最起码的“量”。看来,对于这个“饭碗”需要有一个较具有普遍意义的定性描述,对具体矿种做具体分析更为合适。
(四)要在双循环中实现找矿突破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核心要义,就是要为构建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提供能源矿产资源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越丰富,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就越强。所有的“找”与“突破”只有一个目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一环,是最基础的一环。
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矿产资源所面临的形势,深刻认识我国矿产资源的禀赋和潜力,更要深刻认识国家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等举措带来的机遇,选定主攻方向,让地质找矿在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相互促进,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强化资源要素,特别是重要矿产资源要素,形成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要深化和拓展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完善要素市场化国际化配置,积极参与全球矿产资源经济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在党的指引下,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让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能源矿产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