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三位司局负责人谈自然资源要素改革: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率
信息来源 :湖南矿业网
发表时间 :2024-08-12 08:32:0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多处提及自然资源要素改革任务,其中包括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优化土地管理、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等内容。
目前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如何?怎样保障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合理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情况又如何?就相关问题,新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赵毓芳、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副司长刘彦。
谈 国土空间规划→
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取得重要进展
新京报:《决定》提出,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以及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截至目前,地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如何?
张兵:关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截至2024年7月,除天津市、湖北省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空间规划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空间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含2017年已批复的北京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关于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2月5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4月9日已正式印发,成为自然资源部牵头编制印发的第一个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于2023年2月获国务院批复;《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正在按程序报批,中部地区、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组织编制。
关于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目前均已编制完成,约83%的市级总体规划和84%的县级总体规划获批准实施。
截至2024年2月底,全国共划定详细规划单元约15.51万个,及时启动实施层面详细规划编制。
新京报:相关规划编制审批完成后,还有哪些重点工作?
张兵:继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成为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一是严格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将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不断完善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管、督察和执法。二是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上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支撑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三是促进城乡融合,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谈 土地要素配置→
持续优化要素配置 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用地计划总量600万亩。优势地区发展较快,用地指标需求较大。对于此次《决定》提到的“要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自然资源部具体将采取哪些措施?
赵毓芳: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优化土地管理,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是持续优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对纳入重点保障范围的主导产业、重大项目用地,由国家统一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健全建设用地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机制,督促地方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释放更大用地空间。结合地区GDP、常住人口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倾斜安排基础指标,重点保障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工程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通过持续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增量安排更精准更有效,促进有效投资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其次是保障项目合理用地需求。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积极参与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引导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合理布局,深化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专章。持续优化先行用地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适度放宽先行用地比例。优化建设用地组卷报批要求,提高审批效率,深入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用足用好各项支持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最后是完善城乡用途管制政策。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方式,完善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机制,研究制定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实施办法,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实现资源在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优化配置,引导土地要素向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集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改革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报请印发《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加快研究出台一批配套政策文件,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切实保障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投资用地需求。
新京报:“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同样出现在《决定》中。早些时候,自然资源部部署了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目前试点成效如何?
刘彦:2023年9月,我部发布《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在15个省(市)的43个城市开展为期4年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在坚持“局部试点、全面探索、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前提下,支持试点城市重点从规划统筹、收储支撑、政策激励、基础保障4个方面探索创新政策举措,积极稳妥、有力有效地推进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城市基本完成了实施方案编制、低效用地调查认定和上图入库工作,正在组织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实施,累计启动实施再开发153.55万亩。
谈 城中村改造→
开展城中村基础数据等信息的调查工作
新京报: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城中村改造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指引》(以下简称《城中村指引》)。自然资源部是如何评估城中村的资源资产?
张兵:今年6月,我部印发的《城中村指引》把基于资源资产关系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如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重点关注内容。
关于如何评估城中村的资源资产,首先,加强资源资产调查是评估的前提。依托人口普查、国土调查、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地籍调查等数据基础,开展城中村基础数据、社会状况等信息的调查工作。同时,系统进行城中村基础地理信息、土地、房屋、改造意愿、专项调查等信息的摸底调查、确认和公示、核查工作,充分考虑相关部门已排查的安全风险隐患,建立工作台账。
其次,改进城中村资源资产评估的方法。
一是要深化城中村改造体检评估,综合考虑政府、村集体和村民、市场、新市民等群体多元的诉求,善于查找突出问题。
二是要开展资源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承载力评估和安全风险评估。
三是要加强城市安全、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保护、自然灾害、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风险影响评估。四是在详细规划层面要强化评估和论证的深度,综合考虑设施承载力、公共卫生安全、防灾减灾、城市通风环境、成本与效益等因素,论证改造可行性。
来源: 新京报